【建始地名掌故17】弓箭岩的传说

弓箭岩位于县城东偏南2千米处,最高点海拔812米,长2千米,宽0.8千米,面积约1.5平方千米。山上有松、杉林,产仙鹤草、红泽兰、白泽兰、仙桃草、老背少等药材。

该山上半部为绝壁,猿猕难上,十分雄伟壮观。全貌又似鳌鱼伏卧,故原名鳌背山。

远古时期,该山所在地为巴子国的属地。巴子国的首领是廪君。廪君身材高大,武艺高强,他使用的那把弓箭寻常人根本拉不开,即使他的卫队中身材魁梧、身手矫健、武艺高强者也没有几人能拉开,被称为神弓。每次出门,卫队中专门派两个人轮换背神弓。

廪君的领地分布在清江河两岸,领土广阔,打马巡视一圈需要大半年的时间。

一年春夏之交,廪君带着部属,巡视到了今天建始县的长梁、下坝一带。这里住着向、黄两大部族。廪君巡视了他们种植的庄稼,检查了他们猎获的野物,询问了他们的生活和备战情况。廪君在这里一连待了五六天,结束了视察,准备到鹤峰再转道长阳。向、黄两大部族的族长带着随从,恭恭敬敬地把廪君送出了老远。

廪君告别了向、黄族长,上马疾驰,来到现建始县城的所在地,在这里,发源自十里沟的闸木水沿途汇集众多河流,已形成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大河由西南流来,转了一个大弯,折向东,又转了一个大弯,折而向南。远远的,廪君就听到了一片嘈杂之声,转过一个山头,见在大河的东南河口处,河水汹涌,两岸山坡上,聚集着不少的人,有的在对上天叩头,有的指着一座山在大声吼骂。

廪君马上派随从去看看出了什么事,随从一会儿就回来了,带来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那老者一见廪君,虽不知确切身份,但知道是一个大人物,急忙跪下磕头。廪君下马,扶起老者,和蔼地问这里出了什么事。老者指着众人手指着吼骂的那座山,说:“鳌背山要把河道堵住,我们都活不成了。”廪君又仔细询问,这才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这鳌背山因貌似鳌鱼,又听当地百姓称呼它为鳌背山,就真的认为自己是一条大鳌鱼了。它吮吸山川万物、日月天地的精华,潜心修炼,想成为一条真正的大鳌鱼。无数年过去了,山有了灵性,有了法力,却始终还是山的模样。鳌背山非常气恼,又听百姓们说起该地距大海不知有多远,那它即使化身为鳌鱼,也不能到达大海。

鳌背山发怒了,并把怒火转移发泄到无辜百姓身上。它想,我到不了大海,但我也不会让你们好过。鳌背山施展法术,山体不断向北移动,目的很明显,堵塞大河东南河口,让河口以西的广袤土地变成一片汪洋。

鳌背山一天天向河口移动,起初无人觉察,当人们觉察到时,山距离河口已很近了。百姓眼看家园、土地都将被淹没,而自己根本无地可逃,也将葬身汪洋之中,焦急、恐惧、愤怒,才有了廪君看到的那一幕。

了解了事情的缘由,廪君打眼一看,鳌背山的移动看得清清楚楚,看样子,鳌背山加快了移动速度。廪君怎会让自己的生民惨遭淹没?!他翻身上马,仔细观察地形、山体移动速度、方向,思考如何阻止山体移动。观察了一会儿,廪君心中有了办法。他命令卫队长,取出自己使用的神弓,派随从马上上山,将神弓置于鳌背山西北侧。

随从们抬着廪君的神弓,跑步上山,将廪君的神弓放置于廪君所指的位置。真的是神弓,弓一放上去,鳌背山立马被镇住,再也不能移动一分,广润河水顺畅东流。

百姓们见鳌背山被廪君镇住了,家园保住了,一起跪下来,磕头叩谢廪君。廪君见百姓已无危险,带着随从匆匆赶往鹤峰。

因是廪君的神弓把鳌背山镇住了,当地人遂将鳌背山改称为“弓箭岩”(当地人对弓习惯称弓箭)。

到了宋代,因镇住鳌背山的廪君的神弓年久失锐,鳌背山又蠢蠢欲动,企图北移。为了保住县城,建始县令又组织工匠在鳌背山顶建了一座石宝塔,镇住了鳌背山。故该山又名宝塔山。

到了明朝,都宪林俊又依据此山形态,改名为文山,俗称“笔架山”。

虽这座矗立于县城东南方向的赤铁矿山有如此多的名字,但人们仍然习惯称它为“弓箭岩”,以表达对廪君的感激之情。

(资料来源:余耀先《建始地名趣谈》手稿  故事撰写:邱晓平)(编辑樊淑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