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刀班在行动】尽锐出战齐攻坚 精准施策拔穷根

特约记者申万萍  通讯员岳兴荣 粟美玲 刘慎勇

8月28日,“秋老虎”炙烤着大地。

岁月如歌,初心不忘,持续的高温挡不住大锣村尖刀班的脚步,他们挨家挨户了解瓜篓是不是受到了干旱,慰问五保老人生活有什么困难,关心残疾贫困户身体怎么样。这是尖刀班情系大锣村的一个缩影。

投身其中,沾泥土,洒汗水,解民忧

“地无三尺平,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是长梁镇大锣村的真实写照。

大锣村位于长梁镇西北部,是该镇最偏远的贫困村。这里土地贫瘠,是出了名的砂子坡地。

“冬春见水贵如油,夏秋见水遍地流。”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落后,让边远的大锣村落下了穷根。该村共9个村民小组174户409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297人,贫困发生率达66%以上。

根据全县统一安排,大锣村由长梁镇国土资源所和高坪国际实验小学共同帮扶。“刚来的时候,这里水、电、路、网样样都不通,让人脑壳疼。但扶贫工作还是要硬起头皮做。”尖刀班长谈起了刚驻村时的复杂心情。

“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尖刀班多管齐下打好观念扶贫、思想扶贫和文明新风组合拳,立足“盯紧人”,因户因人施策,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在产业发展上,尖刀班根据大锣村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推广瓜篓产业,培植种植养殖大户。组织引导成立大锣村齐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建立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机制。目前,已有100余名村民入社。

“自己不懂技术,村民凭什么信任我们?”这是大锣村尖刀班同志时常说的一句话。他们白天入户走访、田间地头抓发展,晚上查资料学习瓜篓种植技术和传统养殖技术,如今,尖刀班成员个个成了种植、养殖的行家里手。

“这么热,你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了。”28日上午11点多,3组贫困户谭家红顶着烈日在瓜篓地给瓜套袋,4名尖刀班成员来到他的瓜篓地,班长易业康嘱咐谭家红小心中暑。谭家红说,看到了丰收的希望,真不觉得苦和累。尖刀班和谭家红一起劳动,附近几户种瓜篓的贫困户也来到地里,请尖刀班的同志指导瓜篓田间管理技术。大家在烈日下汗流浃背,欢声笑语,亲如一家。

谭家红种的瓜篓“顶呱呱”,长势在全村是最好的。眼下,他的瓜蒌地里一串串沉甸甸的“金蛋儿”,随着秋风轻轻摇摆,丰收的喜悦溢满田间。他高兴地说:“我种的2亩田瓜蒌,财政奖补资金2400元,瓜蒌子可以卖个2000多元,一亩收入4000多元稳稳当当的!”

今年,该村共发展瓜篓84亩,亩收入在4000元以上。谭家红就是瓜篓产业发展受益的实例,也是村里自强自力的先进典型。

以心换心,不放松,不停留,不懈怠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贵在扶思想,我们尖刀班已在村里扎下了根,无论花多大的精力,也要以心换心,激发贫困户自强自立的信心。这是大锣村尖刀班长的心声。

女“尖刀”李咏梅说,既然来驻村,就把家务事甩在一边,贫困户的家长里短就是自己的职责,大到脱贫增收产业发展、小到孤寡老人的三病两痛都要装在心里。

干部入户听到有人发牢骚很常见,挨骂也不稀奇,拒绝扶贫好政策的也大有人在。做扶贫工作不怄气是不可能的,但是工作还是要做,并且我们坚信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心里有杆秤。尖刀班长讲了他亲身经历的“怄气事”。他总结,只要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就能得到群众的信服。

村里的一个爱上访的贫困户,三口之家,无收入来源,孩子读书无人照管,他将不满情绪通过上访和仇视党员干部来发泄。他不仅不配合尖刀班的工作,还时时处处给尖刀班挑刺。起初动员他发展种植和养殖,他不理会。发展瓜篓时,尖刀班把种苗、网架、肥料送到家门口,他也是冷着脸不爱答理。尖刀班并没有因为他的态度而冷落他,而是想方设法帮助他家增收。高坪国际实验小学把他的妻子安排在学校食堂务工,假期将他的孩子免费送到高坪国际实验小学补课……

“我家里养了12头牛、3头猪,托高坪国际实验小学的福,妻子在那儿务工,每月有2400元的收入!今年全家收入好几万呢!还享受了易地搬迁政策。”尖刀班以心换心,以亲人相待,拔了他心里的“钉子”,说起今年的收入,这位曾经爱上访的贫困户就笑得合不拢嘴。

文明新风,摒陋习,有思想,有温度

为解放思想,提振精神,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尖刀班根据村情社情,秉持“以点带面、整村推进”的思路,把日常行为规范、环境管理、移风易俗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让村民在认识上有章可循、操作上有据可依,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为激发和增强村民自强自力、脱贫光荣的意识,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尖刀班以村民小组会,屋场会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今年8月,大锣村开展了脱贫先锋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大张旗鼓的表扬遵纪守法、弘扬美德、尊老爱幼、勤劳上进的先进典型。对等靠要、不思进取、不遵纪守法的少数村民进行帮助,营造“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的舆论氛围。

谈起村里的变化,村书记高兴地说,“精神扶贫”已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如今的大锣村已今非昔比,村里的水电路基础设施正在逐步改善,厕所革命有序推进。30多户贫困户享受了易地搬迁政策。

在大锣村这个偏远的贫困村,尖刀班尽锐出战,有分量、接地气、有故事、更出彩。(编辑黎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