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迅 通讯员吴立志 金煦 赵林
酷热天人会中暑,殊不知,您家的药品也会受不了高温“中暑”,失去药效。
据武汉多家医院专家表示,门诊常遇到天热服用失效药的患者。事实上,随着温度的升高,药品的化学反应也随之加快,药效降解后药物失效。专家提醒,高温天过后,市民赶紧检查清理自家的小药箱,并学会阅读说明书,按要求贮藏药物。
胰岛素失效男子险丢命
45岁的张先生家住武汉市汉阳区,患糖尿病近10年。近来因工作需要,他每月频繁出差在外,将每天需注射的胰岛素随身携带,早晚各一次注射。上周回汉后,他突然全身无力,整个人歪倒在沙发上,不停出冷汗、呕吐,甚至意识模糊,家人赶紧将其送往武汉市汉阳医院。
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张先生的血糖竟高达26.8mmol/L,是正常人的4倍,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被立即转入该院内分泌肾病科,通过补液、上胰岛素泵等治疗后,张先生飙高的血糖才慢慢降下来,人也逐渐清醒。“医生,我每天按时按量注射胰岛素,血糖怎么还是控制不住?”张先生不解地问,他生怕出差期间有漏打,胰岛素每天放包里,没想到还是没管好血糖。该院内分泌肾病科主任周光全教授发觉不对劲,仔细询问胰岛素保存环境后表示,这次酮症酸中毒,很可能与胰岛素高温失效有关。
原来,张先生出差时白天气温仍超过35℃,他还将装着胰岛素的包包锁在车内,在太阳直射下,车内闷热,这对胰岛素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实际上,胰岛素开封后保存最好不要超过25℃,否则很容易加速分解失效。也就是说,张先生很长一段时间胰岛素等于白打,血糖照升不误,导致出现并发症。
门诊常接待服用失效药的患者
连日来,楚天都市报记者就药品在高温天“中暑”的问题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发现竟有约九成人对此不了解,他们表示“买回家的药品从没留意过贮藏条件”,有的人开封后放入小药箱,用的时候再拿。
33岁的上班族张女士说:“我会常备一些感冒药、消炎药,但从没注意过说明书上的保存温度,直到过了药盒上的保质期才会扔。”“很多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因温度失效都还不知情。”武汉市汉阳医院心内科主任杨国康教授说,他曾接诊过一位老人,为了使用时方便,他将硝酸甘油放在胸前的衬衣口袋,但夏天温度高,加上药片隔着薄衫受体温影响大,老人外出锻炼时突然胸口发闷,从口袋里掏出药片服用,症状仍不见好转,多亏路人及时将其送往医院。
杨国康教授表示,硝酸甘油最佳的保存条件在20℃左右、无光,而室温、体温双重作用,明显会加速硝酸甘油有效成份挥发。
汉阳医院药学部主任钟昌平提醒,药品过期后可能发生变化,但患者自己很难判断,很可能过了有效期还分辨不出来。而服用这些过期药品不仅会耽误病情,严重的还会增加过敏和中毒的风险,甚至还有可能损害肝肾系统。
这几类药品“最怕热”
“很多人关注药品的真伪,以及有效期,却忽略了药品的保存环境。”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药剂科主任蔡雪峰表示,不同种类、不同剂型的药物对储藏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常温指10-30℃,冷处指2-10℃,凉暗处指避光并不超过20℃,阴凉处指不超过20℃。夏季气温高,会让药品发生变化,每升高10℃,药品化学反应速度就加快2-4倍,一些药效降解就可能导致失效,最好是进冰箱冷藏。
蔡雪峰说,首先是胰岛素,最适宜的温度是2℃-10℃,但不能结冰,同样的还有人血白蛋白、破伤风抗毒素等生物制剂;其次是活菌制剂,包括双歧杆菌、乳酶生等,高温天会影响菌群数量、活性;此外,阿斯匹林、维生素B1、葡萄糖酸钙及一些含糖多的糖衣片、胶囊剂,需要在干燥、低温情况下保存,否则容易融化、潮解。“我们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也怕高温。”蔡雪峰表示,常见的抗生素中大部分须在20℃以下存放;另外,一些栓剂必要时也应放入冰箱冷藏,避免因天热软化、粘连不能使用:滴眼液、滴鼻液、洗剂等外用药,
开封后冷藏避免变质。
是不是药品进了冰箱就万事大吉?“有些药物在低温下性质会发生改变,关键是看药品说明书。”蔡雪峰主任表示,如膏药在低温下就会导致黏性变小,不便使用;外用乳膏如保存时温度过低,可引起基质分层影响药效;止咳糖浆、感冒糖浆在过低温度下糖分容易析出结晶,导致药物浓度发生变化。因此,这些药物要放在家中较为阴凉的地方保存,避免阳光直射。
蔡雪峰主任提醒,按照惯例,以拆开药物包装时间来算,使用期限不宜超过6个月,且在包装盒上的保质期内。到底该如何储存,除了要详细看说明书,也可向专业医生、药师咨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