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引领脱贫攻坚】来自雪岩顶的故事

茅田雪岩顶第一书记 彭琤

雪岩顶,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到雪岩顶的时间只有半年,但这180多个日日夜夜同父老乡亲的朝夕相处却让我感动无比,思绪万千……

2017年12月,我接到扶贫工作通知后来到雪岩顶。踏上这片土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通过长航局、乡村干部两年多共同努力,几条水泥硬化的村组级公路。它像一条洁白的“哈达”披在一个叫“雪姑娘”的身上,与一根根电杆、电缆、光纤、通讯基站一起体贴、呵护着她。成片成林的贝母、脆李与成群的肉牛、蜜蜂一起,奏响了脱贫致富的最强音。

在雪岩顶,我认识的第一户人是一组76岁高龄的李汝香老人。她是新中国首届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曾受到周总理接见。不幸的是,老人家的儿子6岁时因患脑膜炎留下严重智障和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洗澡、大小便全靠她照顾。儿子今年都54岁了,在这54年的漫长岁月里,老人家一边要在田地劳作,一边要照顾残疾儿子,过着艰辛的生活。近几年,在党和政府及长航扶贫队的关心帮助下,她住进了新房子,享受了养老金、低保政策,儿子坐上了轮椅,老人家一直心存感激。她经常说,党和政府对她家这么好,她的家庭拖了国家的后腿,给政府找了麻烦。前几天,县残联在茅田卫生院开展集中评残,她的儿子行走不便,很难到现场。我们积极与相关工作人员联系,寻求支持,县残联的马理事长和中医院的侯院长利用午饭后休息时间,同我们一起到李汝香家开展上门服务,马理事长和侯院长仔细查看了她儿子的病情,表示会按相关政策给予办理。李汝香老人一个劲地对我们表示感谢,说政府对她们太好了,扶贫的同志对他们就像亲人一样。

二组的李宗仁是一个51岁的光棍汉,与近90岁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他依靠自己辛勤的双手,起早贪黑,饲养生猪12头,土鸡600只,种植贝母10多亩。今年初,面对因地质灾害冲垮的新房子,他心无怨言,也不给政府找麻烦,积极配合做好工作。今年4月,他为了扩大养猪规模,想找工作队申请银行贷款,我们立即对他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并积极联系乡农商行,没几天,赵行长一行三人在我们的陪同下来到他家核查情况并与他座谈,李宗仁谈了他的创业想法,热情地带我们到他的猪圈、鸡棚和田间地头查看。我问他今年最大愿望是什么,他笑了笑,说想找个媳妇。他真诚的创业动机,自信的神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深感染了我们。

一组年仅33岁的樊申华,一家6口,上有两老下有两小。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他不消沉,他说:“相信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家门口一定能致富”。他托工作队申请到了无息贷款、解决了供电问题后开办了雪岩顶第一个个体家具加工厂。今年4月,为了帮助他提高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我特地介绍并陪他一起到重庆永川的家具制造企业进行学习培训。他说,收获很大,开阔了眼界,而且对下一步的发展很有信心。如今,他又新购了一批加工设备,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并带动周边贫困户3人就业……

李汝香、李宗仁、樊申华,他们三人是雪岩顶村民老中青三代的集中代表,在我们的扶贫工作中,他们所展现出的不抱怨、不牢骚、不懈怠的阳光心态,以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精气神,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大美雪岩顶的图画,这种大美的精神,满满的正能量,正是当下我们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所需要的,也使我们长航扶贫队更有信心把雪岩顶村党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更有力量把雪岩顶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我们坚信,2020年后的雪岩顶一定会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和让人向往的田园综合体。

来源:“第一书记”讲扶贫故事汇

(编辑黎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