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贵锋 通讯员冯臣
6月12日,骄阳似火,在业州镇龙门子村,我随“尖刀班”成员一路步行来到五组刘克炳家,他80多岁的父母在家,母亲因残疾多年卧床不起,父亲见到“尖刀班”班长梁俊来了,赶忙出来打招呼。
“梁书记,你们又来关心我们。”
“刘克炳今天在不在家?”
“他今天帮别人家倒板去了,一天可以挣150块钱。”
去年,县中医医院职工梁俊到龙门子村驻村帮扶,担任第一书记,与家庭条件最差、最偏远的刘克炳一家结对。
梁俊第一次到他家,见到的是破旧不堪、天窗地漏、摇摇欲坠的老木屋,两位80多岁的老人住在这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刘克炳跟父母分开住,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跟父母和亲朋好友也很少来往。
梁俊多次找他交流,他都不愿告诉真相,从他的父母和邻居口里才解到,以前他是蛮不错的人,能吃苦耐劳,长期在外面务工,由于居住的地方偏僻,交通不便,近几年打工做事也不顺利,导致老婆出走,大儿子在外面成家,小儿子也很少回家,他自己待在家很孤单,就破罐子破摔,整天无所事事。
一次金融扶贫小额信贷“互惠贷”政策下来后,梁班长叫他去签字,就能入股分红,可他走到半路,居然到别人家玩了一整天,不去办正事。梁俊听了非常气愤,赶到他家,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也是他仅有一次向村民“发飙”。
面对有思想包袱的扶贫对象,怎样才能激发他的内生动力,让他脱贫不返贫,这些问题时时刻刻出现在梁俊脑海,有时虽然感到很气愤,但还是要用真情去感化他,用真心去帮助他。
不管天晴下雨,只要有时间,梁俊就去他家,与他交心谈心,宣讲国家扶贫政策,鼓励他要自信、自立、自强。去年年底,他的父母享受扶贫搬迁政策,搬进了新居,还享受残疾补贴和低保政策。并请县中医医院专家到他家,为他的母亲做残疾等级鉴定,解决了他父母的生活困难。
今年,刘克炳种了五亩地、栽了六亩田的苹果桃,喂的两头猪,现在已经有一百多斤了,空闲时间在周边打临工,补贴家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他的堂姐说:“我这个弟弟,要不是梁书记帮助他,现在真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编辑樊淑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