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李永冬,做一个幸福的耕耘者

通讯员向大彩

1988年8月,李永冬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那年她18岁。30年的时光,若白驹过隙。她庆幸当年选择的职业,庆幸这份职业带给她的感动和幸福。而今细数她30年的点点滴滴,我们看到了一个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三尺讲台不宽,却奠定了学生未来的平台;一个又一个轮回的六年时间不长,却孕育着学生一生的前程。

忠心对待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明师德,立师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她坚守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淡泊名利,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但凡从她班上毕业的学生和家长,都评价她是个为人厚道、忠于职守的优秀班主任,是个书教得不错的好老师。

虽然她年近五十,但仍旧坚守本心,激浊扬清,不断更新育人理念,改进教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教至今,她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因长期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使她得了严重的职业病——颈椎病,颈椎有四节严重变形,呈反弓状态。有一段时间,颈椎压迫神经使她头疼欲裂,左臂麻木,抬举困难,更为恼火的是夜不能寐。医生强烈建议她手术治疗。但是为了班上66个可爱的孩子,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虽然在医院住院,但她仍旧白天上班,等下午下班后才去医院治疗。有时批改作业,左手翻页都不行,脖子疼得直不起来。孩子们看到她难受的样子,都围着她,不停地为她揉捏肩颈,心疼地说:“老师,您别太累了,听医生的话,去医院吧。”那一刻,她却觉得自己是富有的,幸福的。

爱心浇灌花朵

“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她以此为座右铭,努力在“关爱”与“严格要求”上把握好分寸。在课堂上,她是严师;在课间,她是慈母;对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她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根据每届的学情,针对孩子不同的特点,她制定相应的施教对策。她所带的这一届班级的学生中,有五个孩子的父母离异,2个单亲家庭,有32个留守儿童寄居在保育院。她在班主任工作上更加细致入微,培优辅差一个也不落下。让无声的爱渗透于教育教学的点滴之中,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

今年开学初的一天早晨,她发现于祥昊同学趴在座位上大声哭泣,连忙过去询问,原来长期居住在保育院的他,好不容易让妈妈答应今年不再外出打工,可是那天早晨他妈妈又坐上了南下广州的火车。同学们劝慰他,他却哭得更厉害了。李老师连忙打电话联系他妈妈,可是一直无法接通。几经周折,于祥昊终于和他妈妈进行了视频通话。他对着妈妈喊道:“你回来吧!我不要你走!于妈妈也是泣不成声”。李老师在一旁看到这一场面,心里难受极了,一把紧紧搂住他。之后,李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上更加关心他。安排他和同学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并给他买了许多课外书籍,定期检查阅读情况。如今半学期过去,他变得阳光多了,学习兴趣增强了,他的作文经常在班上当范文传阅,动手能力也增强了,一张纸在他手中瞬间能变成各种动物,他还是玩魔方的高手,至今同学们都无法超越他。

“寓教于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李老师管理班级的一个重要原则。她用博爱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慈爱关心每一个学生,用师爱规范着每一个学生。在一个班级中,孩子的学习、纪律、表现是有差异的。她不会因孩子的个体差异而有失“爱”的天平。为了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她营造出和谐、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拼命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进步就是一百分”“挑战对手”等班级文化让孩子们互帮互助、互助互进,通过“我是班级小主人”“我为红领巾添光彩”等班级活动增强孩子们的“班优我荣”集体意识。

恒心充实自我

30年来,她总以“哺育花朵”为己任,“育人成才”为光荣,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任教的学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始终不忘学习,与书籍为友,十分注重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除了从书刊杂志上学习理论知识外,还经常向身边的名师请教,揣摩优秀教师的设计理念,在教法、学法上不断进行研究、探索。渐渐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每一次的课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每节课都有所收获。本学期,她欣然接受语文教研组长的安排,参加学校举行的中年教师语文优质课竞赛,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她撰写的教研论文多次在校、县、州、省级获奖,曾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党员”。

李永冬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乐此不疲地奉献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纵然岁月流逝,青春渐失,但置身于孩子们的世界,她仍有一种巨大的幸福感,觉得自己依然年轻,感觉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总有一股不断完善自己的强烈愿望。因为热爱,所以她享受着站在讲台的每一刻时光;因为耕耘,所以在挥汗如雨后,幸福地感悟到自身价值地不断升华。(编辑樊淑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