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引领脱贫攻坚】卢涛,将“鄂西黑猪”打造成特色品牌

记者薛荣 特约记者彭清慧 通讯员唐芳

5月14日,记者走进高坪镇小水田村。

在高坪镇的小水田村,提起卢涛这个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小水田村的村民对卢涛的评价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年轻有为!

30岁的卢涛,是高坪镇双农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珍硒源生猪养殖场的法人。2014年,返乡创业的卢涛经过一番考察后,最终在小水田村6组建起了生猪养殖场,他养的猪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普通品种,而是“鄂西黑猪”。

创业失败促快速转型

别看卢涛年级不大,但他的人生经历却很丰富。2004年,初中毕业后,卢涛没有继续自己的学业,而是跟着手艺人学起了木匠,3个月后,他就“自立门户”。可惜,好景不长,仅1年的时间就从开门迎客到“关门大吉”。2006年,卢涛背井离乡外出闯荡,在北京做起了建筑工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卢涛获得了承包工程的机会。就这样,“包工头”一干就是6年,这6年的时间,他也积攒了日后自主创业的项目资金。

2012年,卢涛又有了新的想法,“包工头”不干了,决定回乡创业。起初,他办的就是生猪养殖场。与现在不同的是,当时他所养的就是普通品种的生猪。理想与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卢涛坦言,当时意识到有风险,但绝对没想到自己会赔个底掉。在他养白猪的第一年,500头生猪成长到200百斤左右,眼看就要获得经济效益的时候,不幸降临了,因为技术不到位,500头猪集体遭遇了疾病的侵袭,一夜之间就死掉了470头,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50万元。不过,好在卢涛并没有气馁,他痛定思痛,认识到传统行业的养殖风险巨大,初期创业的失败使他有了快速转型的想法。

带动大批贫困户养殖黑猪

2013年,卢涛一直在思考,既然传统行业的养殖风险大,下一步就转变成特色养殖。只是,特色养殖究竟养什么?有一天,他到亲戚家去串门,在亲戚家吃了一顿之前自己从未吃过的猪肉宴,细嫩紧致的肉让他充满了好奇,在他的追问下,他的亲戚告诉他这是自家养的黑猪肉。顿时,卢涛就在心里下定决心,下一步的特色养殖,就是它了。后来,通过上网查询,卢涛发现,黑猪,属于当地地方品种,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的有黑猪,现在养黑猪的人变得越来越少,甚至这一品种几近频临灭绝,为了保存品种,卢涛更加坚定了自己养黑猪的决定。

2014年,几经多方打听和考察,卢涛从咸丰的尖山(“鄂西黑猪”保种基地),成功引进了黑猪种苗并开始繁种。2016年,卢涛响应扶贫政策,积极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喂养黑猪,初期小水田村就发展了60户,70头。到目前为止,这一数字增长到了180户,300头。除了小水田村,还涵盖的周边区域有闵仕坝村、石垭子村、干沟村、麻布漆村、花石板村、白杨坪村、石子路社区和高店子社区。卢涛带动贫困户共同养殖黑猪,主要方式是有偿发展种猪,无偿提供养殖技术。等到黑猪长到180至200斤的时候,再按品质定价回收,保底8元每斤。

无论是卢涛还是周边的贫困户,他们对黑猪的养殖方式都是以放养为主,而黑猪所食的草料是以自己种植的草为主。为此,卢涛还得到了县畜牧局400亩退耕还草的支持。2017年8月10日,卢涛养殖场所养的黑猪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品质好了,产销也自然不是问题。当前,卢涛已在恩施州开设了两家黑猪肉专卖店,还同良品铺子达成协议,成为了良品铺子的黑猪肉生产基地之一。

现如今,卢涛的黑猪养殖已经已走上正轨。据他介绍,接下来还将继续扩大规模,准备深加工和冷链配送,最终目的是实现一条龙式的产供销,真正将“鄂西黑猪”打造成建始的特色品牌。(编辑樊淑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