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小有名气的楂树坪

作者 宋传轩

  楂树坪,是建始县龙坪乡的一个村集镇。该集镇现有二百多户,一千多口人。作为村级集镇,其人户之众,据我所知在建始县还为数不多。所以,我冒然称这里是建始第一村集镇。


闻名山内外的长岭岗林场

  该集镇位于二O九国道巴东至建始县城之间,国道穿镇而过,算是处于要道了。因此,自民国以来巫巴三县都晓得有个楂树坪。上世纪中后期,从巫山县抱龙河至建始高店子的公路也修通了,人称抱高公路,两条公路正好在集镇上十字交叉。现在,从楂树坪集镇向东,沿二0九国道约八十余公里,就可在巴东县城进入长江水道;向西六十公里即达建始县城;向北约五十公里就是巫山县的抱龙河集镇,可就近入长江,也可通巫山县城;向南走楂红公路,仅28公里,就能在高店子上沪蓉高速公路。真可谓四通八达,交通要冲。

  这里海拨1670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清新,风景如画。尤其是夏天,这里绿树成荫,凉风习习,是一处绝佳的避署胜地。这里的冬天也别有特色,一遇降温飞雪,遍地白雪皑皑,雾松满山;每当雪后天晴,长天一碧,银光耀眼,冰清玉洁,仿佛是北国风光。真乃天上人间,美不胜收。


穿过这里去往楂树坪

  这里的名气,除了自然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外,很大程度上与长岭岗林场有关。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建始县就在这里开办了国营长岭岗林场。初期在这里栽种了大片的华山松,后来一个叫肖凡的林业技术员,从外面引进了日本落叶松,便逐步发展成了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基地,方圆近百里,号称十万亩。前些年,经常有日本科研人员来这里调研和指导栽培。日本落叶松为这里的自然风光锦上添花。春天,一片鹅黄嫩绿,春意盎然,清香扑鼻;夏天,一遍墨绿,轻风吹过,绿波荡漾,松涛阵阵,悦耳养目。这里最美是秋天,满山遍野的落叶松,在秋风的熏染下,由绿变黄,由黄变红,金色耀眼,灿烂无比,秋色醉人,引来远近游客,摄影家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被美丽风景环抱的小镇

  关于楂树坪这个地名,应该是误读误写。我查过词典,在树木中就没有楂树这个品种。据这里的老辈子讲,应该是渣石坪。因为在这个坪里及附近有大量的渣石,即炼铁后留下的铁石残渣。坪的靠西一面坡上,原来就叫渣石包。这里的渣石成片成堆,大的有灶大的方方,小的也如斗如升。 上世纪七十年代,集体搞“三治”(即治山、治水、治土),社员们把渣石拆出来砌成了田坎,把这里开成了几亩田。这片渣石坡上,原来都是树林和竹林,是一块蛮荒之地。有几根大板栗树就长在渣石包上,最大的一根围圆要三、四人合抱,遮天蔽日半亩地。如果下个半天中小雨,树底下还是干的。还有两根稍小一点,围圆也在两三人合抱。可惜都在搞“三治” 时砍掉了。这般粗细的大树,肯定是古树了,估计应有几百年的树龄。现在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讲,他们看到时就是这么大几根树。


冬天,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里本来就有民间传说,不知是哪朝哪代,这里曾经办过铁厂,相传有四十八部高炉,说老板还是个女人。与楂树坪相隔数里的太坪寺,也有同样的渣石堆。可以想见,当年这里是何等的热闹,一定是灯火通明,炉火冲天,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这一带确有铁矿,一九五八年大办钢铁时,距楂树坪数里的十八格就炼过钢铁,高炉也有上十部。

  我遍读现有的建始县史志,未发现楂树坪古代炼铁的记录。有意思的是,在建始的其它地方,也发现有大量的渣石,也有古代炼铁的传说,如茅田某地,也说曾经有四十八部高炉。一个地方有这么大规模的厂矿,不进入地方史志是不大可能的。最大的可能是因年代久远,史书不存,所以无从查找了。据我臆测,可能是明代或更往前的事了。但建始明代以前的详细史料,早己灰飞烟灭了。

  由此可见,“楂树坪”一名应该为“渣石坪”无疑了。


这里变成了童话般的晶莹世界

  由渣石而推想,这个地方应该很早就被开发了。据我考证,楂树坪有人居住的历史,现在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前后。最早落户这里的据说是肖家,肖家从湖北麻城来,说得清楚的现在有七代人。他们来这里的第二代,就在原乡政府后的山坡上开荒种地。肖家的老屋就在这山顶的一块坪地里,其小地名就叫肖家包。民国时候,肖家有一位女性很能干,在煤炭弯古盐道旁开店子,为过路的盐贩子提供食宿方便,方圆百里都知道她,其外号叫肖嗄慈伢子。她人高马大,很豪气,手里不离一杆大烟袋,而且只喝兰花烟。经过这里的古盐道,从巫山的培石通到建始境内,附近的太坪寺下边有个小地名就叫盐贩子弯。


骑车路过这里,虽然寒冷,但也别有一番享受

  这里的张家在当地有名气。张家第一个在楂树坪落户的叫张世举,四川巫山青石人,应在清朝的乾隆年间迁来楂树坪。张家的祖屋在坪正中,当时是四合天井的屋,有楼门子,现在所剩的一间老屋是当年的下屋,张家的后人讲,张家是开药铺发家的。

  楂树坪还有邱家,老屋在现在的蒋嗄坡里,过去这里叫邱嗄坡,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户蒋姓人家从建始城迁到这里,人们就将邱嗄坡改称蒋嗄坡。

  楂树坪地方不大,但有不少有意思的小地名。如白花梨树梁子、化瓜树槽、双窝淌、天坑槽、煤炭湾、岩弯里、狗圈槽,还有方家湾、半边淌,窑弯等。这里过去只有一块成正庄的田,叫大坪,位于坪正中,大坪出去就是长槽。现在的小广场处叫庙坪,庙坪背后叫庙包。庙坪里面叫沙坝,沙坝附近是一槽竹子,竹林一直延伸到大坪的田边。庙包是个花岩壳,生得很奇特,正中似靠背椅,两旁还生有锅和灶等家当,坪里的娃娃们经常集中在这里伴假儿,一玩就是大半天。公社背后有个水井包,天然的石坑水井,井水清澈見底,当年坪里几十号人都在这里挑水吃,天干水不見少,天雨水不見涨。大公社时,公家在这里放怉修大水井,把这天然水井炸坏了,水源也从此消失了。


远处一抹红色,为这冷寂的时空平添了一丝温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的村童以数字为序编过一段地名童谣:一里坡、二台荒、三里坝、四方碑、五绪坪、六重坡、七里坪、八扎荒、九龙潭、十柱观。这些地名虽并不都在楂树坪,但也在其附近周边百里之内。由此,可略见这里村童们的雅趣和智慧。

  楂树坪的历史沿革:解放前这里属茅田区龙潭坪乡第五保,解放初期,这里是龙坪区朝阳乡楂树坪村。附近的太平寺解放初期属太平乡,解放前属龙潭坪乡第六保,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合到楂树坪来,为一个生产队。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这里是全县二十四个大公社的阳坪公社,集镇上是星光大队的一个生产队。楂树坪集镇真正形成是在这个时期。当年集镇上供销社,粮管所,銀行,财政所,林业站,卫生院,拖拉机站等,一应具全,都有单独办公、住宿房屋。有中学和小学,还办过“五七”高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就有医院,邮政所,供销社的基屋机构,但都是几干土墙屋。邮政所的邮政员是建始派来的,人称谭胡子,他解放前就是建始挑邮包的。解放初期第一个商鋪办在朝阳坪邱家老屋里,营业员是龙坪老街上的吴友钊。上世纪六十年代,建始县城有个叫何文礼的商人在这里开过一家旅社,国道边的一干木房子的二楼有一家饭馆,一角伍分钱一套饭,一碗“冒儿头”,一碗豆腐汤,足够吃饱肚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还只有几间茅草屋,三五户人家,几十口人。而如今的楂树坪,新楼林立,鳞次栉比,车来人往,商铺毗连,日新月异。忆往昔,望未来,山乡巨变,怎不令人为之感叹。如今,这里又沐浴在振兴乡村的春风里。(编辑蔡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