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引领脱贫攻坚】刘国猛,尖刀班里一“猛将”

通讯员胡巧凤 记者刘波

一辆摩托车、一个资料袋、一部手机,这是县林业局驻徐家坦村尖刀班班长刘国猛每天村内“一日游”的标配。

徐家坦村是建始县花坪镇的一个重点贫困村。这里山高路远坡斜,人口稀疏分散,一路走去看不见几个青壮年,留在家里的多半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实际困难等成为了刘国猛每天“一日游”的重点。标注有村民姓名、地点、事项的照片也成为了他手机里最美的风景。


耿直军人变“婆婆嘴”

2014年,从部队退伍的刘国猛正式到县林业局上班。领导考虑到刘国猛身为花坪人,比较熟悉当地情况,又年轻力壮,工作能力强,便于2015年指派其到花坪镇小坪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律严明、踏实敬业的好作风使小刘很快在群众中赢得了好口碑。

基于他的优秀表现,2018年,县林业局又对他委以重任,把他从小坪村调到徐家坦村担任该村精准扶贫尖刀班班长。短短三年的时间,初出茅庐的刘国猛已积累了丰厚的群众工作经验。

他说:“有些老百姓了解精准扶贫的政策,只要你耐心给他们把政策讲通讲透,他们理解了也就支持我们工作了。”

为了宣讲精准扶贫政策,消除老百姓心中的疑虑,刘国猛硬生生从一个耿直寡言的军人变成了“婆婆嘴”。田间地头、屋场院坝到处都是他的宣讲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精准扶贫工作细,数据多,想要做到所有村情、民情数据都一口清还是有难度的。今年37岁的刘国猛也不例外。

为了能清楚地掌握每家每户的情况,让数据一目了然,他把这些数据制作成表格并用A4纸打印出来,剪裁后粘贴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争取做到了然于胸。

徐家坦尖刀班共有11人,每人负责一个组。每天早上9点吃饭后,刘国猛就和工作队的队员们各自骑着摩托车去走组入户。刘国猛负责的组是徐家坦最远的一个村民小组,紧邻崔家河。他说:“由于离住处远,中午还赶回去吃饭的话会耽误工作,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六点多才返回住处吃晚饭,吃过晚饭了就赶紧回顾下一天的工作,写写工作日志,整理一下收集的资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不记下来,过段时间事情一多可能就会忘记。”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工作日志本,上面详细记录着他在徐家坦工作的每一天。

活学活用,筹集善款

徐家坦村九组的李学福一家是该村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4口人,丈夫在河南打工养家糊口,李学福在家务农并照顾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儿子,女儿在建始一中读高三。

祸不单行,2015年10月,她借钱带24岁的儿子去北京诊治,前后花费5万多元;2016年7月,因大暴雨受灾,房屋成了危房。但他们一家人非常乐观坚强,家庭和睦,总是一脸笑容。2017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异地搬迁建起了100㎡的平房,解决了住房问题,但儿子今年还需去北京复查的费用成了她的心病。

了解到李学福家的困难后,刘国猛想到了中国社会扶贫网,于是将他们的家庭情况和照片上传到了中国社会扶贫网,向爱心人士募捐。短短几天就已经筹到了一笔不小的善款,这让李学福一家非常感激。

除此之外,刘国猛和尖刀班成员经常去看望村里诸如李学福这样的困难家庭,并把他们的需求发布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农忙的时候,也去帮忙搭把手,为困难群众们排忧解难。

提起刘国猛的家庭,铁骨铮铮的硬汉眼中闪烁着泪花,他一脸愧疚地说:“感觉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家人,我老婆是外地人,在这边语言不通,也没几个熟人,一个人在建始带4岁的女儿很辛苦,元旦节女儿生病住院我都没能陪在她身边,每次她还在家扳着指头数我还有几天回去……”

“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带着困难群众对我们尖刀班寄予的厚望,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实事,我相信家人也会以我们为荣。”他望着远方眼神笃定地说。

尖刀班里有这样一员“猛将”,徐家坦村脱贫致富的希望就在前方。(编辑蔡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