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帅 向海涛
“老王,你安心养伤,村里的事,有我们。”4月13日,建始县官店镇黄花坪村支书陈友双含泪发出一条短信。
老王是县国税局驻黄花坪村“尖刀班”班长王从先。五天前,他在扶贫途中遭遇车祸,全身5处骨折。
老王出事这5天,陈友双这个50多岁的汉子,落泪了好几回。
“他这个样子,我心里疼”
8日下午,王从先勘察村主干道硬化有关情况后,到距村30公里的镇政府报数据、填资料,忙完已近晚上八点。
考虑到天色已晚、路途遥远,大家便留他在镇上过夜。王从先想了想,说:“明天一早要到8组开群众会,我还是回村里。”
黄花坪村的公路窄、险、崎岖,常有山石滚落。经“尖刀班”规划申报,今年将有13.2公里的通村干道加宽硬化,村民出行再也不用受颠簸之苦,想起这些,王从先心里像吃了蜜。
行驶中,公路内侧突然滚落石块,为躲避落石,王从先让车辆稍向外行驶,不料路基突然崩塌,吉普车翻滚着坠入近30米的深沟。
一阵巨大的碰撞声划过山村夜空,陈友双赶到事发点时,眼前一幕让他鼻头一酸:已经报废的车辆横搁在沟底,王从先被巨大冲力抛出车外,借着手电微光,只见他浑身是血。
陈友双强忍悲伤,指挥众人合力将王从先抬上公路,送往镇卫生院,紧急处理后转送县人民医院治疗。
看着救护车警报灯逐渐远去,陈友双的泪再也忍不住,哽咽低语:“他这个样子,我心里疼。”
“写在本子上,也写在黄花坪人心上”
在整理王从先的物品时,7个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让满眼血丝的陈友双又一次湿了眼眶。
2015年,52岁的王从先到黄花坪任第一书记。个头不高,身材偏胖,这是他留给陈友双的第一印象。
黄花坪山大人稀,路极难行,两边喊话就能听见,走起来可能要一两个小时。为尽快摸清村里情况,他自掏腰包8000元购买一辆摩托车,摩托车都去不了的地方就步行。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半个月,他把全村走了个遍。
1、2、3组吃水困难,几个月才能洗上一次澡。王从先钻密林、爬陡崖找水源,并向局里申报饮水项目,2个荒废水库修葺一新,1万米水管铺设到户,200多人吃上甘甜的自来水。
4、5、6组不通车,50户村民出行极为不便。王从先看线路、写规划、跑项目、督施工,一条7公里长的通组路直连村主干道。今年,这条路将提标为3米5的砂石路。
贫困户陈友前因病致贫,家中连一张像样桌子都没有。王从先申请资金为他修缮房屋,又自己购买1000元贝母种子送上门,去年陈友前贝母年收入上万元。
王从先常帮村民跑腿。刘振谦老人行走不便,王从先帮他办理代缴医保;杨珍周在外务工受伤,王从先帮助他在职高读书的女儿申请了1000元生活补助;李家学的父亲常年瘫痪在床未办理身份证,王从先就到派出所请民警帮忙办理……
身入,心入,“王书记”慢慢变成“老王”,他说的,村民都信服。7组村民易懋乾、易长周因引水发生矛盾,王从先登门做工作,经过调解,两家签订引水协议,握手言和。
笔记本一页页翻开,王从先为村里做的事,就像电影在陈友双眼前浮现,一颗泪“啪”一下滴在笔记本上,他知道,这些点滴写在本子上,也写在黄花坪人心上。
“让老王的血不白流”
黄花坪有三件事要马上办。通村路硬化,通组路改造,线路勘察、征地协调、监督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偏差。村卫生室即将动工,村民看病买药不方便、小病拖成大病的现状急需改变。新村委会主体已经完工,验收后要马上投入使用。
另一边,部分低保残疾人两项补助未落实,惠民政策宣传不够深入,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
任务重,压力大,怎么办?
懂政策才能用政策。新“尖刀班”到村第一天,就组织开展夜学,对“八个到村到户”、“两率一度”、“五个一批”等政策进行深入学习。
脱贫路要用脚来量。王从先出事第三天,“尖刀班”就到8组召开“延期”的群众会,会后对这个组的存疑户、边缘户入户摸排。
惠民政策要落到实。“尖刀班”对全村的慢性病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进行建档,逐户逐人清查慢性病补助、残疾人补贴等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未落实的及时解决。
黄花坪的贝母花正开,藏香猪满山跑,陈友双仿佛看到村里人都过上好日子的幸福场景。
陈友双又落泪了,但这是幸福的泪。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村里带脱贫,让老王的血不白流。(编辑黎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