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龙坪:“三进三见”暖民心

“村里修路,无偿占了我的山田,实在想不通,就砍了棵树把路堵了。要不是村里开展乡风文明教育,推动村里大发展,我心里这包袱还真放不下。”76岁的铁厂坝村村民彭于贵评说起正在村里开展的乡风文明建设,直言让群众更懂政策了,更明事理了。

一段时间以来,龙坪乡以“三进三见”主题活动为载体,各级干部齐上阵,通过小组会、屋场会,宣讲惠民政策、阐述发展思路、宣贯文明乡风,全乡上下新风四起、正气浩荡、干劲十足。

“这段时间,我们的村乡干部,包括驻村工作队,天天都在组织群众会。一般两个小组(社区)一集中,人员多的组(社区)便单独举行。乡里的干部全员分组,与各驻村工作队组成宣讲团,担负责任村群众会的主讲。这是龙坪乡自包产到户以来,首次实行群众会议全覆盖。近距离地了解各项惠民政策,交流本村发展思路,接受乡风家风思想教育,是群众会的三大主题。现在看来,效果是明显的。”乡党委书记米敦文回忆,在申酉坪村十二组的一次会议上,当他主讲完各级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本村精准脱贫产业规划和树立乡风文明的利好后,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硬是在会后凑到他的身边发了一大堆感慨,说这样的会议过去开少了,今后要多开。

把会开好,这是该乡对村乡干部包括驻村工作队的阶段性要求。但“功夫在诗外”,一个成功的群众会包含的要素很多。光会说几句大话群众是不买账的。干部首先得是政策明白人,是言行的表率,发展的实干家和行家、群众的贴心人。于是,“三进三见”应运而生。“三进三见”的主要内容是:全体党员、干部,通过进农家、进田头、进现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防汛抗旱、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中见身份、见行动、见成效,以走访贫困户、开好群众会、办理实在事为抓手,切实增强干部责任和服务意识、提升履职能力、推进各项工作。

“白天搞‘三进’,晚上开群众会。一开始,觉得这又是‘整’干部。没想到,随着工作推进,群众热情高涨,感觉越来越有成就感了。”一位驻村干部感慨,全乡共有500多名村乡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像他一样,每天忙得不分昼夜,但收获了群众的满意度,村里的工作也更易于开展了,尤其是少了很多扯皮的事。

铁厂坝村4组村民李克桃,曾21次到北京上访,到乡里县里更像赶集,是一个难缠的老上访户。如今,他彻底“开窍”了,一心围着村里的公益事业转。问及转变的原因,他说:“是党的惠民政策和干部作风感染了我。”

杨桥河村七组村民李世东,过去一直认为村干部在精准扶贫上处事不公,冷落了自己。小组群众会刚开头那会儿,他还牢骚满腹。在听完全部会议后,便静静地离开了。乡里的干部后来找他谈心,他说都怪他过去不了解政策瞎胡闹,现在是跟着村里的发展思路撸起袖子加油干。

“进农家掌握民情、冷暖在心;进田头指导生产、帮扶落地;进现场化解难题、维护稳定。直面群众,关键时刻见得到党员干部,平时敢亮身份,敢于接受群众监督;直面问题不踢球,见真心、见行动;直面实际、直面困难,因人因事施策,竭力而为,见实效。”龙坪乡用“三进三见”为群众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群众爱戴他们的干部,相信他们讲的,愿意跟着他们干。

“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都在给党员干部立规矩,但群众的规矩却立少了。没有规矩的农村,乱象丛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农村的规矩从哪来?村规民约就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米敦文说,今年县委以全会的高度来规划统领全县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决定,是英明而果断的。一段时间以来,龙坪各村,通过广泛征集民意,制定出台了各自的村规民约。目前正开展“八德”教育,深化村规民约的自治力。

在申酉坪村“和谐申酉”微信群,还能见到稍早前群友们就禁鞭等村规民约拟定的条款开展的热烈讨论。“每一条最终形成的村规民约,都是大家反复讨论的结晶。我们十分重视外出务工人群的意见和建议。建这个微信群,初衷就是把他们聚集到村里发展的方方面面上来。”村支书王乐远对自己创建的这个微信群深有心得。

“按了手印的东西,人人都得遵守。”杨桥河村第一书记刘迪忠算账,自村里禁鞭和禁整无事酒以来,为村民节省开支已不下20万元。村规民约被正在老百姓广泛接受。

村规民约所发挥的作用远不止禁鞭和禁整无事所给村民带来的经济实惠,它的自治作用力是多方面的。需要通过它,实现乡风文明的“内外兼修”。内在方面,包括提升村民文明素质、文化素质,远离歪风陋习,懂政策、明事理、知党恩,顾大局、讲团结,勤俭、上进,上慈下孝、尊老爱幼。外在的方面,包括村容、室容整洁,不违法乱纪,不无理取闹,不燃放烟花炮竹和不整无事酒,不信封建迷信,不铺张浪费,积极发家致富。各村的村规民约,虽形式各异,但内容基本围绕“内外兼修”的要求拟定。

“一纸民约,拟定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执行,最高境界是要变成自觉行为。”龙坪把着力点放在了对“八德”宣传教育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龙坪采取的是用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和引导。通过评选和宣传乡里、村里的“八德”模范,村民感受到了浩然正气,看到了自身差距。

照顾下肢瘫痪老公、14年不离不弃的铁厂坝村村民许万梅,成了全乡“忠”的典范。14年前,原本仅31岁的她年轻漂亮,却突然要面对家中顶梁柱的倒塌,不得已一人扛起一家的重担。14年里,许万梅有一万个机会离开这个令她身心疲惫的家庭,但她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每天打工回来,总是把所挣的工资第一时间交到老公手上,她要让老公放心,自己永远是同他患难与共的女人。

“没开展乡风文明教育前,我们几乎就没从思想高度来认识过许万梅,甚至还觉得她傻。现在,我们感觉很惭愧。多好的人呀,她就在我们身边,而过去我们是那么的漠视!”有村民在接受采访中这样自责。

“正气的形成是需要环境的。缺乏正气的村庄,即便是扶贫再给力,也难得发展起来。因为大家习惯了等靠要。”有驻村干部说,如果真把“八德”扎下了根,脱贫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只有自己在用劲,搭把力才能被拉起来。”他们介绍,自乡风文明开展以来,村里一下子亮了许多,一些村集镇,连公路也有人自觉清扫了,家家户户的庭院更是一尘不染。打架扯皮、无序上访的事,也大幅度减少,“美丽龙坪人”和“美丽龙坪家庭”越来越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