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三里乡:净化乡风正民风

清末,一位姓万的人逃难至深山里的三里乡大沙河岸边。为报邻里关爱之恩,他自造木筏,在大沙河上为村民摆渡,不收分文。时光荏苒,万家一代代人接过船桨,坚持摆渡。百余年来,万家不被艰难吓退,不为利益诱惑,也不因误解放弃。在万其珍一家几代人眼里,承诺了,就要负责,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许下承诺并不难,难得是坚守。家风传承,在老万家闪烁出最耀眼的光芒。老万一家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

家风正,则民风淳。诚信、善良、正义、助人……老万家的家风传承成为三里乡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正家风、淳民风的鲜活教材。近年来,三里乡围绕美丽乡村和乡风文明建设这个主旋律,全面推行以基层党建为统领,自治、法治、德治相互融合的“一统三治”治理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着力培育家训、家教、家风,为推动精准扶贫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

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建设活力

本着“高度重视,系统抓、持续抓”的工作原则,为确保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有效开展,乡党委成立了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以乡为主导、村为主体,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判总结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各村、各部门按照乡党委统一安排部署,制定各项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作任务得到落实。

实施乡风文明氛围工程,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统筹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在线下渠道,利用村务宣传栏、文化墙,悬挂横幅标语,宣传车和“村村响”巡回播放倡议书等形式进行氛围营造;在线上渠道,积极在县级、州级、省级主流媒上,宣传报道乡风文明建设成果,宣传“最美家庭”、“最美婆媳”、“最美妯娌”、“最美三里人”、“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树立争做乡风文明示范户的良好价值导向。

通过印发资料、专题讲座、报告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地位和作用。同时,结合“七五”普法,重点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努力提升农民群众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凝聚乡风文明建设合力。将法庭搬进村庄,在干沟村设立巡回法庭,对不赡养老人问题进行公开审判,使群众在旁听中增强自身法治意识,传承优良家风,营造文明乡风。注重发挥乡直机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村两委及各部门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工作,形成共同关心、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加强引导注重质量,各村结合实际,围绕环境整治、人畜饮水、文化下乡、农业科技培训、法制教育等工作,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广大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提升群众参与率和满意度。

建立督查机制,巩固建设成果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乡风文明建设落实情况进行巡查指导,经常性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阶段性评估和督查。做到了乡风文明建设的“三个结合”:与村两委联席会议相结合,把乡风文明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在村两委联席会议上研究解决,同时将解决结果向村民答复和反馈;与“村村通”广播远程教育和群众会、屋场会相结合,对全乡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有关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乡、村干部思想教育、工作作风建设相结合,通过乡村干部直接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使党员干部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三里乡通过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定:定村规民约,二选:推选乡风文明理事会、监事会,三评:评选“最美家庭”、“最美三里人”、“十星级文明户”,四查:村民自查、乡风文明理事会监查、村支两委督查、乡政府抽查”的工作思路,创建了乡风文明建设“五有”工作格局:一是推选乡风文明理事会、监事会,做到了有组织保障;二是制定村规民约、乡风文明理事会章程、红白事操办方案,做到了有制度约束;三是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乡风文明公开栏全覆盖,永久性标语全覆盖,乡风文明倡议书广播全覆盖,做到有了氛围营造;四是开展系列评选活动,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做到了有示范引领;五是逐步完善乡风文明建设考核、协调、督查制度措施,做到了有长效机制。

助推脱贫攻坚,建设成效凸显

助力农村基层治理。通过召开群众会,推选乡风文明理事会、监事会,成立了村民自治组织,以提高农村组织化水平为核心,将乡风文明理事会、监事会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抓手和外延,推动扎根群众的村级党组织建设重心下移;以村规民约为核心,完善民事民治的基层自治组织体系,推动村民自治重心下移;以狠刹“六风”、整治“十乱”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生活,培育乡风民风,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重心下移。通过“三个重心下移”,着力构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基层自治组织、农村经济组织、农村社会组织相结合的设置合理、功能完善、作用突出的村级基层组织体系,重塑农村基层的治理模式和组织方式。

助推脱贫攻坚。着力培育精准脱贫内生动力,通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培育优良家风,以家风带乡风,以乡风促脱贫。一是形成不等不靠不要,争做脱贫致富带头人的价值导向,坚持政府“输血”与贫困户自我“造血”相结合,既摘“穷帽”,更“拔穷根”。二是形成深查细照笃行,争做乡风文明示范户的价值导向,以村规民约规定的“十要十不要”为准则,深查细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觉行动。三是形成群策群力群进,争做全面小康建设者的价值导向。坚持精准扶贫“富口袋”和乡风文明“富脑袋”,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村规民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内容转化为群众身边的微观举止,通过村民的共商、共议、共行、共建、共享,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群众的自发行动,以乡风文明理事会、监事会为组织保障,确保村规民约得到积极践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生活日常,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推进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