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谭玉凤 通讯员张帅
3月28日,州纪委通报9起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通报中,20多名干部因不落实驻村工作纪律、扶贫资料弄虚作假、谎报虚报扶贫情况等原因被问责。
管中窥豹,9起典型案例暴露出少数干部在脱贫攻坚中作风不实问题。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专门指出“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这就要求我们在脱贫攻坚中,需要多一点“实在主义”。
发扬“实在主义”,就是要让贫困群众得到真实惠。贫困群众生活有没有变好,腰包鼓没鼓起来,是检验扶贫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扶贫干部要务实去华、真抓实干,袖子撸起来、身子扑下去、劲头使出来,比照“五个一批”扶真贫、真扶贫,既多帮贫困群众解急难,解决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问题,又铺路子谋长远,通过发展产业、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持续增加收入。千万不能避实就虚重数据、轻实效,要始终牢记群众没有好脸色,数据再好看也没有用。
发扬“实在主义”,就是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干群同心,其利断金,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赢得群众信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二者缺一不可。怎么赢得群众信任?关键在干部怎么说,是蚊子说成大象——言过其实,还是石狮子报告——实话实说,群众心里有本账。怎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关键要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想想他们最需要什么、最期盼什么、最害怕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把政策讲透,带着感情把道理说清,引导他们从“要我富”到“我要富”转变。
发扬“实在主义”,就是要有“拔钉子”精神。脱贫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扶贫干部需要像拔钉子一样,见一颗钉子拔一颗钉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这就意味着,扶贫干部要严格落实“八个到村到户”,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同时,要深入到每家每户,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看他们能够享受哪些政策、已经享受哪些政策、还应该享受哪些政策,把政策逐项落到实处。(编辑黎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