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建强堡垒“扶”出新景象【图】

特约记者 向继武 李碧莲 通讯员 黄在廷 李和平

“自从4月搬进新居,精神都好些,老婆在专业合作社做工,月收入1000多元,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11月20日,建始县花坪镇火田槽村贫困户肖茂荣说起了俏皮话。公路两旁,一个个蔬菜大棚,一棵棵核桃林果,一栋栋漂亮小洋楼,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几年前,这个村子是另一番景象:交通不畅,饮水难,产业发展滞后,村民收入低,自县移民局帮扶我们村抓党建促扶贫,有了一番新景象。”村支书刘传武说。

党建扶贫拧成“一股绳”

建始县移民局2016年到火田槽村开展精准扶贫,由副局长带队的扶贫工作队,吃住在村,与农交友,指导党建。与村干部走下去问、请进来听、迈出去学、坐下来商,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因户施策,制订脱贫规划。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 “支部+业主+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如今,以“零租金”方式土地流转种植贫困户在火田槽村已然常见。

  同时,一手引人才,让班子强起来;一手理思路,让党组织“动”起来。脱贫攻坚中,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理念,建强扶贫党员队伍、完善帮扶机制、把党建与精准扶贫拧成“一股绳”,党建与扶贫融合、相互促进。两年来,该村从10余名乡土人才中培养2名党员,从党员中培养致富能人,党建扶贫,效应叠加。开展流动党课进村,宣讲乡风文明,宣讲十九大报告,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激发干群创业热情;借助“道德讲坛”平台,增强广大干群学习积极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发展,帮助农民开辟脱贫之路。

修通三村交界“断头路”

火田槽村4组朱云甫、朱云新两户是2007年水布垭库区第二批移民,从黄木村分散移民搬迁落户火田槽村。朱云甫、朱云新居住于火田槽、白果坦、落水坪三村交界地段。据介绍,火田槽村9个村民小组,通了8个组的水泥路。白果坦、落水坪到花坪集镇,抄近道唯有穿越火田槽村才便捷。这两个村各尽所能,将边区公路延伸到距火田槽村一个山坡约1500米,成为三村交界断头路。

  移民户朱云甫,为寻求致富路,从事养殖生猪8年,时常到白果坦、落水坪村拉饲草,还要或挑或背一段路程。2016年8月,县移民局结对火田槽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员走访移民户,得知情况,向局党组专题汇报。

为确保移民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县移民局负责人黄光举说,决不能因一个山坡挡住了村与村、农户间的交流与往来,影响移民户生产生活。特事特办,筹集22.5万元,帮助三个村连接1.5公里断头路。如今断头路的开通,偏僻山村开始复活,火田槽村与白果坦村、落水坪村互通互融,发展共赢。

依托产业扶贫“活筋骨”

火田槽村1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22人。生猪养殖、烟叶、蔬菜是该村农民收入来源。因盲目种植,管理粗放,农作物有种无收,林果开花不结果的现象常见。针对这一问题,能人谢志武领办蔬果专业合作社,连片种烟30亩,建蔬菜大棚,带动12户贫困户在烟田、蔬菜大棚务工,让贫困户每月都有稳定收入来源。

增强贫困村的“造血能力”,驻村工作队着力抓产业脱贫。随着三村交界“断头路”的贯通,该村8户农民建起路边农家乐,成为外地游客夏天避暑云集地,带动40余贫困户种植蔬菜,到餐馆务工,脱贫致富,形成一套促进农户持续增收的可复制和推广的产业扶贫机制和模式。今年初,该局围绕产业扶贫,征求村民意愿,从单位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购买适合当地气温、土壤条件的青脆李和脆红李果树苗5000株,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并指导栽种。采取“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组织贫困户流转土地入股分红;依托资源优势,借助专业合作社,发展核桃、黄柏、杜仲等500亩。(编辑 黎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