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助力张大顶 满怀豪情致富来

特约记者冯平 通讯员王景梅 刘辉胜

“这里有可靠的民力基础,村支两委的凝聚力,党员、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强,且民风淳朴,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热情好客,对脱贫致富、改变家乡面貌、建设美丽乡村愿望强烈,这些都是张大顶村给我们州人大机关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也是张大顶村如期实现脱贫的群众基础和民力保障。大家一起用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决策于上层,施心于现实,决战于贫困,寄望于未来,我们扶贫工作队精心描绘出一幅幅宏丽的张大顶致富画面。”恩施州人大机关扶贫工作队队长郑峰深情地告诉我们。

曙光逐显张大顶

张大顶村位于建始茅田乡东北部,距离乡集镇5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该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07人,是建始县茅田乡的重点贫困村。

这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全村仅一条村级主干道,两个组不通组级公路。全村三个组严重缺水,村民饮水靠自己建造水窖,安全饮水无保障。信息不畅,移动信号差,宽带仅通村委会。村级卫生室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群众看病难。上述这些严重地制约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成了全村脱贫奔小康的瓶颈,导致有两个组荒无人烟,成了空壳组。发展烤烟和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产业结构单一。在特色产业如林药、蔬菜、养殖的发展上虽然有过多次探索,但终因交通、技术、劳力等方面原因而夭折,成为脱贫致富的短板。

自州人大机关办公室组织机关干部职工65人驻进张大顶村后,着力加强张大顶村级党建,配合协助驻村第一书记召开村支委会、村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将张大顶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村务公开等具体工作融入活动之中,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较大的增强。强抓党建队伍,牢牢抓住主体责任,推进全面治党向基层延伸,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常态化,认真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长效化,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帮扶责任主体系全覆盖,建立班子成员分工责任制,考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利用党群中心阵地,加强村级事务管理,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供便利,深入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茅田乡人民政府也为张大顶村配齐了计生专干和驻村公务员,配合驻该村的州人大机关扶贫工作队,加强该村精准扶贫工作力量,健全完善“四议两公开”民主决议基本工作程序,为该村捐赠了电脑、打印机、会议桌等近8万元的办公设备,完善村委会硬件设施,结束了张大顶村无地办公的历史。

众志成城绘脱贫

今年以来,州人大机关扶贫工作队协助张大顶“村支”两委狠抓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脱贫规划,结合建始县开发209国道旅游资源,将张大顶村打造为高山休闲避暑目地的中期目标,围绕旅游+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做文章。新建7公里旅游公路、打通5公里村级产业循环路、升级4公里村级主干道,新建200立方水池3个、1500立方水池1个和3000立方水池1个,新建通讯基地2座,变压器1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发展“三树三子”产业,即发展五倍子树、青脆李及银杏种植和猪子、鸡子、蜂子养殖富民特色项目。

扶贫工作队按照“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目标,大力发展培植主导产业,按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培育特色产业。目前,已完成村级主导产业青脆李、银杏各110亩、倍子树35亩,房前屋后种植倍子树用于为蜜蜂提供花源,核桃板块基地100亩,中蜂300箱,生猪225头,土鸡405只的布局。涵盖80%的农户,成立了张大顶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在筹备村级电商和注册村级品牌“穿洞子”,确保带动绝大多数贫困户的增收。旅游公路已完成前期工作,正待开工,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已取得初步进展。新争取村委会到肖家梁子1.5公里公路建设资金75万元,正在进行施工测算。

做到结对帮扶全覆盖,扎实开展结对帮扶。邀请州畜牧局专家和尚风寨在全村开展生猪、中蜂养殖技术培训,组织慧益眼科为村民义诊。同州人大机关干部一道进村入户,结对走访,并按照“一户一策”原则,科学制定结对帮扶方案,突出帮扶走访特点,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三月结对认亲、四月法律宣传、五月防灾减灾”主题走访活动,确保贫困户对帮户工作满意度,确保贫困户2019年底都能实现“一有、二不愁、三保障”。

脱贫致富志为先

结合村情,制定“九有九无”村规民约,通过法律援助协调解决村级房屋买卖纠纷,引导村民树立正能量。通过召开支委会、党员代表会、小组会深入宣讲,挨家挨户征得村民同意,求得村民自治自我约束最大公约数,村级治理得到本质提升。打造最美茅田人,积极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向善向上。

张大顶村是一个风水宝地,隐在深山人未识,山林植被、土地资源丰富,境内生长有头顶一颗珠、竹节人参、天麻、黄连等名贵中草药,土地肥沃,日照时间长,垂直海拔立体气候,适应土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生长,是高山地道中药材、烤烟、蔬菜、高山核桃生长适宜区,是生猪、本地牛、羊、鸡等传统产业发展的适宜区,是打造有机绿色食品的天然之地。有丰富奇特的旅游资源,拥有建始“古八景”之一的著名景点“穿洞子”,境内大小72峰相连如波,云蒸霞蔚,素有“小庐山”之美誉。仙人桥、牛肺洞、狮子岩、简家岩壁石、天三平、凉风洞等幽美的自然景观,连绵不断,旅游资源是该村独有的优势,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是宜居宜游、消暑度假的理想圣地。常年有旅行客、徒步者慕名而来,跋涉观光,无不赞口不绝。

州人大机关扶贫工作队围绕扶贫工作重点,认真落实“五个一批”,采取因户施策的办法,对55户198人产业脱贫对象,通过发展烟叶、养牛、养猪、养鸡和务工等方式增加当年收入,确保年底如期脱贫,对47户131人贫困户通过易地搬迁,对60户180人实施危房改造,确保全村所有贫困户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实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结合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项目走生态发展之路;教育脱贫一批,对全村26户31名因学致贫贫困户实施教育扶贫;实施社会兜底一批,对全村36户90人全部纳入低保救助,实施按标施保;对全村5户11人因病致贫贫困户通过医疗救治救助实现脱贫销号。

张大顶村支书感激地说,“在脱贫攻坚这场战斗中,州人大机关扶贫工作队给予我们村民一种深情厚望,赋予我们村民一种精神象征,正是这种厚望和精神给了我们村民无穷力量和智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