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罗玮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和平时期,他苦练本领,跨异域参加国际反恐演练。退伍回乡,他不忘初心,扛起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重任。他是一名普通党员,一心为民,本着“改变家乡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带头艰苦奋斗,誓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县城近郊一颗耀眼的明珠。他就是建始县业州镇红土坪村党支部副书记周甫杲。
奉献建家园 永葆理想信念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周甫杲清楚地记录着总书记的这句话。
2003年,十八岁的周甫杲参军入伍,2008年,周甫杲退伍回乡,回到了业州镇红土坪村,红土坪村地处建始城郊,但这里社情复杂,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周甫杲退伍后一直积极参加村里的各项活动,一腔豪情壮志,只想改变家乡的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整天琢磨有什么好办法改变家乡面貌。
周甫杲的努力,人们看在眼里,2011年被提名参加村班子竞选,2014年被选为村党支部支部委员。这些年来,周甫杲和村支两委成员一道,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远未达到自己心中的要求,面对困难,周甫杲坦言,“想想当初入党,不就是为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吗,现在这些困难算什么!”
红土坪村虽然地处城郊但地势高耸,交通不便,村民们一直靠着仅有的山岗薄地维持生计,种菜谋生,村民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地窖水,走的泥巴路,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对于红土坪村的村民来说,2012年是该村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从那年起,红土坪村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9国道绕城线穿村而过,红土大道、红土中路相继建成。短短几年时间,便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村民住上了小洋楼,有了小汽车,村民还能在家门口就业。自来水、医疗卫生……这些城里的公共服务设施,红土坪村的部分村民都已经享用上了。
但如何从一个贫困村变成富裕村。这是周甫杲考虑最多的问题。周甫杲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普通村官,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帮助村民们致富奔小康,不落下一个贫困户,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所在,我会坚定地跟着党中央的令旗走,牢记嘱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村民眼里﹐周甫杲是个没啥私心的人。走访部分老党员和村民代表,自掏腰包看望家庭困难得病的原村老干部老党员袁永壮。红土坪村小学的房屋天穿地漏、校园内无任何体育设施。周甫杲积极去向镇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申请解决,县教育局投资10万元,更新了小学教室,给本村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学生没有什么体育设施情况,他积极联系镇文体中心和县文体局请求支援,镇文体服务中心送来了乒乓球桌和篮球架,周甫杲自己联系车辆,找一班朋友去搬,去抬,没有钱请师父安装,周甫杲便组织99届部分红土坪小学校友捐赠,伙计们都笑着说:“跟着你周书记占不到便宜不说,还得倒贴。”大家七拼八凑了1500元钱,终于把体育设施安装在了小学校园,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周甫杲觉得值了。
不忘初心 凸显人生价值
“不忘初心 永跟党走”的活动开展后,周甫杲又积极联系红土坪村在外的党员干部,通过他们在外工作的经验为红土坪村的经济发展把脉问诊、献计出力。县种子管理局干部李厚勤就如何发展好红土坪村精品菜的种植和销售,出了很多主意。通过平时的工作,周甫杲发现,饭后到这里散步的城镇居民多,红土坪村进城务工的人员也多,加之车辆多、车速快、视线条件差,周甫杲多次给业州镇镇政府和县城市管理局报告,请求安装路灯。在平时的走访中,周甫杲发现村里的灌溉鱼塘多半被生活垃圾掩埋,就主动找到环保局要求解决垃圾处理的问题,通过与环保局领导协商后,带领村民代表在实地踏勘定点,想方设法解决垃圾处理难题。十五组村民出行还是泥巴路,周甫杲找来十五组村民代表商量,召开小组会,大家决定自己出钱把把路肩修起来,在等年底镇政府解决路面的问题,2015年底十五组终于铺设了水泥路。十四组村民刘鑫长期在外做泥瓦工,2016年初整个建筑行业活少,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周甫杲积极为他转型出谋划策,建议他把自家二十亩山林,用网子拉起来在里面散养土鸡,不仅解决了刘鑫的就业难题,也为边缘农户致富找到了一条好路子。为了解决红土坪村部分村民好赌的习惯,周甫杲煞费苦心,只有移风易俗、办好乡村文明,周甫杲与班子成员一道找到三组村民代表商量,寻求村里部分人出钱在三组的原保管室修建活动广场……
党旗鲜艳,党徽闪耀。向前走,始终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周甫杲正在计划调整山边四个组的特色种植产业,让红土坪村级经济发展好,为红土坪三千多村民服好务带好头。
多年来,周甫杲都在用自己无言的行动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践行着入党誓言。 在繁重的工作中追逐快乐,在超常的付出中享受成功,在为民的行动中凸显人生价值。(编辑 樊淑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