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宗清
放弃在广东中山不菲年收入,毅然回乡打造“花果山”。4月12日,业州镇建阳坝村“80后”女青年秦娥站在罗家坝村的桃园里,心中充满豪情:将来这片绿水青山要变成带动贫困户就业和致富的“金山银山”。
好好的老板不当 她犟着回乡创业
10多岁时,秦娥就跟着父亲在家里学做生意,卖些日杂用品。2004年,秦娥随打工的人潮来到广东中山,她头脑灵活,肯吃苦耐劳,进工厂做工,搞百货批发,经过多年摸爬滚打,捞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她又专门去学习美容美发,在中山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由打工妹变成了真正的老板,年收入不菲。
出门多年,但她始终挂怀家乡的那座座青山和那里淳朴的乡亲们。“我家乡相邻的几个村是最典型的山区,山连着山,山脚下是一片片肥沃的土地,而且就在城郊,区位优势明显。但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没能使大家脱贫致富,村民们还是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谋生。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很多田地都荒芜了,令人心疼!”
“在我的店旁就有个有机蔬菜专卖店,他们的价格是别处的两倍,但他们的蔬菜却供不应求,好远的人都跑来买。现在城市里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绿色有机食品根本不愁销路!”秦娥慕名去参观了他们的有机蔬菜基地,她感叹道:“我一想,我家乡那么好的条件,那些田荒了怪可惜的!而且我们那硒含量特别高!”前年,秦娥经过反复考虑,把店子转让给亲友打理,火速赶回,准备自己创业。
“还听说建始正大力发展精准扶贫产业,我有了一些积蓄,也有比较广阔的人脉资源,回乡创业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成了我最大的理想。”她的理想,是在小李线沿线几个村开拓一片“世外桃源”,发展综合种植旅游产业。
不顾别人冷嘲热讽 她默默培育出“引窝蛋”
“我反对!我们这儿祖祖辈辈,哪有种田种发财的!都是些山田,又不是平原,不可能搞机器操作,绝不可能赚钱!”最疼爱她的父亲当头给她一瓢冷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你要种你自己种,亏了赚了我不管!”母亲保持中立态度。
“没得搞头,种了卖不出,变不成钱!”“那个秦娥是吃多了!”乡亲们个个冷嘲热讽。
秦娥没有灰心,她挨家挨户地串门,说明自己的想法,寻找合伙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几个思想开放些的年轻人愿意和她一起发展。
说干就干。她带领公司几个人赴山东、河南、重庆和湖北公安县考察学习有机蔬菜、精品水果种植技术。“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河南省商丘的王飞家庭农场,他的百亩四季采摘园,年净收入百万元!四季来财,游人一年四季来都有水果吃,生意火爆得很。”
考察回来后,秦娥找村民租来200亩田,利用在外打工的人脉关系,种植订单辣椒,给村民示范,让他们看看到底种了卖不卖得出。等到销售时节,一车车辣椒从村里运出,一叠叠钞票装进了秦娥的手提包,村民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潜心发展特色种植 她甘做脱贫致富引路人
一年示范,村民们看到了种植订单辣椒是一个不错的致富门路。趁热打铁,秦娥走乡串户地讲政策,谋发展,村民们积极响应。有劳力的,自己种,秦娥负责提供种子、肥料、技术,包回收;没劳力的,把田地租给秦娥种。
去年,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加上高温高湿天气,对辣椒生长期造成巨大威胁,但小垭门村种植的辣椒每亩纯收入还是达到了2000多元。该村精准扶贫对象孙国斌,腿脚不便,生活贫困。秦娥找到他后给他发放物资,要他全部种辣椒。他说:“先种几分田试试,怕不收!”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种了6分田的辣椒。等到辣椒采摘时节,秦娥上门收购,摘了四次之后,孙国斌得到了1700多元。第五次来,孙国斌没有去摘辣椒,他说,已经有这么多钱,够了!秦娥告诉他要摘完。今年,孙国斌家将全部种上辣椒。
在发展辣椒产业的同时,秦娥发展的四季水果采摘园也初具雏形。近段时间,来她的草莓园里采摘草莓的人络绎不绝。周末,来自长梁天生的张先生和爱人专门带着孩子摘草莓。张先生说:“我也是朋友介绍来的,说这儿的草莓特别好吃,有几个品种,味道各不相同,我尝了一下,果然名不虚传!”转眼间,张先生一家已摘了一小筐。在秦娥的果园里,还种有杏子、葡萄、李子、韩国梨,初具规模。今年,秦娥还发展了500亩黄桃,预计14个月就可以挂果。
如今,有100多村民跟着秦娥做工,多数是50岁以上的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还有聋哑人和残疾人。每天能在家门口挣60元工钱,他们很开心。
秦娥的房前屋后,一片片油牡丹开得正艳。“油牡丹是高价值经济作物,我还要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秦娥指着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儿说,她要不断开垦荒山,大量种植花果,把荒山变成金山。
秦娥设想,未来几年,要在小李线沿线几个村的荒山荒田里种下大量花果树,并发展采摘体验休闲旅游产业,带动乡邻乡亲共同致富。(编辑黎采)
请输入验证码